寒疝腹中痛及□痛里急,脉见沉紧,较之绕脐苦痛轻矣。疝病犯寒即发,故谓之寒疝也。
咳而不渴,浊唾涎沫,脉数而虚,是以脉证知为肺痿也。伤寒若吐下后不解,不大便五、六日,上至十余日,日晡所发潮热,不恶寒,独语如见鬼状。
譬如浸淫疠风等疮,从口起流向四肢,可治;从四肢流来入口者,不可治也。百合病,下之后者,滑石代赭汤主之。
李□曰:脉浮大者,里虚而气暴于外也。余皆仿此,谓他证或有未可遽攻者,皆仿此也。
祗曰:虚损多汗者,略言之也。若久发不止,则不可以此法治之,当以饮食撙节,调理消息止之,盖初病以治邪为急,久病以养正为主也。
倘如更二气不差,此疟邪不衰,与病者气血痰饮,结为症瘕,名曰疟母也,当急治之,宜用□甲煎丸攻之可也。虚主失精,李□曰:肝主藏血,肾主藏精,亡血失精,则肝肾俱虚矣。